企業觀察員工、部門表現,最喜歡用KPI來評估,不只台灣企業,國外也愛用,根據平面媒體的報導,頂新集團過去在大陸賣食品,不只泡麵、飲料,定價成本斤斤計較,就連原料,都要供應商每年降價3%,把省成本當成KPI,學者認為,量化目標一旦很難達成,就容易有偏差行為。
香噴噴炸雞出爐,客人越喜歡產品賣越多,老闆第一直覺,大家表現真好,餐飲業KPI往往就是賣了多少、成本便不便宜。
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:「KPI是一個每個行業都應該有它的目標,管理的標準,但是如果過頭的話的確是不好,過頭的話,有幾家過頭了,過頭了簡直不行。」
不管是不是賣吃的,企業愛用量化指標檢驗員工、部門,有沒有努力、甚至完成目標,聽起來沒錯,管理也方便,實際上,很容易出問題。
輔大企管系主任楊長林:「不用太急於說,我要訂一個什麼指標,或者是數據,那個往往會驅使我的人往指標數據那邊追求,產生一些偏差行為。」
頂新集團或許就是如此,但根據平面媒體報導,1992年魏應州在大陸賣康師傅泡麵,就訂出成本價5.8毛人民幣,壓低原料價格,提高產能賺利潤,甚至飲料包裝,也要求瓶身、油墨減少一公克,就連原料商價格,每年都得降低3%。
輔大企管系主任楊長林:「我的原料縮減成本的時候,它其實會在製造,或者是銷售端造成傷害,可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問題是,在銷售端受到傷害的時候,通常你很難追回到原料的這一塊。」
輔大商學所所長謝邦昌:「其實KPI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溫度計,各種手段來說我們沒發燒,就是自己騙自己,而且KPI可能不只看一個指標,就像我們發燒,很可能發燒這個指標在這裡,它可能影響到其他的身體其他的狀況。」
「績效主義」就像雙面刃,日本Sony品牌名號響亮,這幾年表現卻每況愈下,同樣也是因為過度專注數字表現。
輔大企管系主任楊長林:「它沒有辦法很順利達成的時候,在這個過程裡面,(員工)他有時候就會採用一些不是很好的做法,所以我會覺得說,如果是我上面有一個主軸,我的願景、我的文化很清楚去講的時候,我底下再來搭配、去設計它的KPI。」
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:「最上層的要關心發生一個事情,我們會去了解,不是一個最上面下台就好。」
跨領域企業家不願多談,因為KPI至上,在台灣已經是普遍現象。
輔大商學所所長謝邦昌:「台灣在追求低毛利時代,現在是低毛利時代來臨,很重要就是創新研發,一味強調成本跟獲利KPI,你損失品質,相對就損失品牌。」
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:「不能吃兩杯,你可以吃半杯,不是這樣講,一點都不能吃,就是這麼簡單,這個社會責任一定要有。」
做吃的更不能出問題。不只餐飲業,績效考核怎麼判斷,專家建議,應該要有三個層次,高階主管訂出原則、方向,一般員工量化為主,加上同仁意見,最前線同仁考核,甚至要加入消費者反應。觀察員工,數字不是一切,KPI也不能變成是非題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