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〔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、趙靜瑜/台北報導〕商周「牛奶駭人」報導市占率六成乳品含禁藥,乳品銷售量應聲下跌兩、三成。乳業協會理事長施宗雄代表發布共同宣言表示,各乳廠與所屬酪農協商,不排除對周刊以及關係人進行法律訴訟及求償。商周對此不願回應,官網上也無任何說明。
銷售衰退三成 酪農哭了
中華民國乳業協會、酪農協會及台灣區乳品同業公會昨天共同出面,召開記者會。酪農協會常務理事顏志輝指出,會後將寄出律師函,要求周刊道歉,若商周七日內未做回應,除了提告,也不排除包圍商周、潑牛糞抗爭。協會理事長洪長進也說:「二、三十年努力不能被抹煞,要商周向社會承認自己是錯的!」
乳品公會專員林政叡表示,商周報導出刊後,接連四天鮮乳營收衰退兩、三成,估計每天損失約一千兩百萬。這兩天,銷售雖稍回升,但此事造成衝擊,公會保留法律追訴權。
顏志輝指出,很多酪農因為這報導,在家哭了。長期以來,酪農產業是為了替下一代守住目前自給率只有十八%的安全乳源。但近五百名酪農、一年三十四萬多噸生乳,被商周報導汙名化了,「酪農生意都被毀滅了」。
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趙磐華指出,酪農一旦被發現違法使用藥物,一整年賺的錢恐怕都用來賠償其他酪農,合約乳廠可能拒絕收乳,以後也可能沒人買,實在不可能冒著賠錢風險違法用藥。
衛福部食藥署在完成八項乳品檢驗後,就等商周於今日下午五點前補件說明檢驗依據及單位等,否則可能將依行政執行法處怠金三十萬。
至於先前該署原說會以商周檢驗方法複驗樣本,食藥署副署長姜郁美昨日改口表示,該檢驗方式具爭議,重驗意義不大,將不會以該方式另行檢驗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